社会责任

听韩博教授讲奶牛乳房炎

更新时间:2020-05-12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博在第四届国际畜牧业创新论坛——规模化牧场奶牛营养、繁殖、健康管理峰会,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了我国大型牛场中临床乳房炎发病特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和致病菌分布特征。韩博博士的团队实验室一直在做抗药性和耐药性的研究,旨在解决一线牧场的奶牛乳房炎问题。


640.webp.jpg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奶牛乳房炎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乳腺,导致乳腺组织的红热肿痛和乳汁成分的水样变性、块样变性以及血样变性,严重的会导致牛全身机能的改变,比如体温、呼吸、脉搏、精神状态、食欲等症状,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奶牛乳房炎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临床型乳房炎;另一部分是亚临床乳房炎,临床看不到变化,通过把牛奶收集回来以后,在实验室检测发现体细胞数显著增高,细菌数也大量升高的一种现象,称为亚临床乳房炎,国内标准是体细胞数高于50万,细菌数高于10万。


奶牛乳房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微生物、奶牛个体、环境这三方面因素相互影响作用下,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临床乳房炎发病特征大数据分析

我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国内比较大的牛场,通过统计,一共有13个省的47个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大型牛场,收集到了9万多条临床乳房炎的病例,在经济损失上,得了乳房炎的牛的损失大概在1300元,国内乳房炎总的损失在11亿左右。


1、泌乳天数和临床乳房炎发病

通过对泌乳天数和临床乳房炎发病的数据统计,发现在泌乳10天之内,发病率比较高,比例在11.5%,5天之内的占比9.3,1天之内的占比4.0%。


2、乳区和临床乳房炎发病

640.webp (1).jpg


通过对75173条发病数据的统计分析(上图)中可以看到左前、右前、左后、右后乳区发病的情况,在国内各个乳区的发病率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左前和右前乳区发病率较高,右后和左后的发病率低一点,国外发病偏重于左后和右后乳区,上图中虚线部分表示的是国外左后和右后的发病率。差距产生的原因考虑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大型牛场挤奶前药浴多为喷洒消毒,前面乳区没有喷洒到位,导致感染率增加;二是考虑前面的乳头有损伤。图中还显示有多乳区乳房炎的发生,原因考虑为场中出现了比较厉害的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所导致多乳区发病。


3、严重程度和临床乳房炎发病

640.webp (2).jpg


通过对48391条发病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轻度有21586条,中度有21424条,严重的比例比较低,有4373条,国内的轻度和中度乳房炎的发生,比例基本是一样的,国外数据显示,轻度的乳房炎发病率比较高,在60%。这个差距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轻度乳房炎时兽医没有重视,挤奶人员也没有发现,一拖再拖,时间长了以后,成为中度乳房炎。具体原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做分析。


4、临床乳房炎的症状消失天数

640.webp (3).jpg


国内牧场治疗乳房炎的时间不同,有的牛场一天就把乳房炎治好了,大部分牛场治疗乳房炎的时间是在10天左右,通过对38273条发病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10天左右的占了大部分。超过10天以上的,有6091条病例,所以说,符合基本的规律,基本在10天左右这个病就能治好(但是个别来说,一天能治好不太现实,可能数据没有如实填写,和兽医有很大关系)。


5、乳房炎病牛连续治疗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治疗次数在1-3次的,占比在1.68,治疗次数在3次以上,有22940条,三番五次发病,成本很高,对于超过3次以上的病牛怎么处理?是继续治疗、隔离还是淘汰掉呢?这值得去考虑。有的牛场乳房炎的治疗次数超过20多次,这个病牛情况应该是兽医人员或者挤奶人员没有及时上报,因为这个牛早就要处理,这种重复感染的病牛,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导致别的牛发生乳房炎感染。治疗次数在10-20次的,每次治疗成本在1000元,算一下投入了多少钱?一头牛的净产值一天也就几十元钱,还有没有经济效益?治疗次数在4-9次的也是比较多的,因此来说,治疗次数超过4次的,需不需要淘汰,要怎么处理?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临床乳房炎的致病菌分布特征

经研究,能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达150余种,其中特别常见的为传染性病原菌和环境性病原菌。

640.webp (6).jpg


传染性病原菌国内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难缠,很难根治,其次是无乳链球菌和这几年新发现的支原体,也不太好处理。

640.webp (7).jpg

环境性病原菌主要有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还有现在较多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640.webp (8).jpg


除了这些以外,这几年实验室又获得了几种病原菌,比较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国内还首次分离出了左氏无绿藻,能够引起急性的高发的乳房炎;还有在北京、天津、河北分离出了浅绿气球菌,属于条件致病菌;还有特别厉害的,在河北唐山分离出来的诺卡氏菌,致病率很强,一个牛场200多头泌乳牛全部感染,最后感染病菌的牛全部抛杀掉了;还有化脓隐秘杆菌及其小菌落变异株和金黄色葡糖球菌小菌落变异株。


鉴定病原菌具体有没有用呢?通过病原菌鉴定,判断其属于传染性还是环境性病原菌,可以使牧场在评估高发风险因素时有的放矢,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确定治疗方案。不然盲目应用抗生素,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还容易使病原菌产生变异。


重点讲一下克雷伯杆菌。我们通过对3288份临床乳房炎奶样进行统计分析,克雷伯杆菌所占比例为13%左右(Gao et al., 2017)。该类乳房炎也导致牛奶产量的大幅下降和奶牛的高死亡率,给牧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前被认为是造成奶牛乳房炎的一种环境性条件性致病菌,现有研究报道奶牛通过接触性感染途径引发肺炎克雷伯杆菌性乳房炎,该菌已经成为传染性病原菌(Schukken et al., 2012)。


拟解决的问题:临床乳房炎来源菌株与发病特征的分析;临床乳房炎菌株耐药性与治疗效果的分析;临床、亚临床、环境来源菌株基因分布调查;通过亚型分析说明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染性。

 

临床乳房炎致病菌的耐药特征

实验检测样本来源于10个省份的45个大型牛场(1000头以上存栏),共541株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国内外市面上应用的常见抗生素成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产生耐药性怎么办呢?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依然要用抗生素,各个场的兽医人员也需要多交流经验,具体抗生素如何用药,用药四五天后如何调整?也要尽量结合新的产品,如中农大推出的抗菌肽——蛋白酶抑制素,争取让抗生素和抗菌肽结合应用,治疗奶牛乳房炎;还有中药方面的产品,如牛磺酸、绿原酸等也值得去尝试,好的配方加上对症治疗也有不错的效果。遇到比较不好治疗的病例,感觉难治的时候,还是建议淘汰。

 

临床乳房炎性支原体的鉴定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 M. bovis)归属于原核生物界,厚壁菌门,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中的一员。


和支原体感染有关的疾病有乳房炎、关节炎、肺炎、中耳炎等。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乳房炎可引起产奶量下降,体细胞数增高,乳房红肿热痛,全身症状如发热,比较严重。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症状有咳嗽,发热以及运输应激综合征等。


1961年,在奶牛乳房炎奶样中,Hale and coworkers发现牛支原体,是导致相关疾病的支原体成员,M. bovis是发达国家中牛致病力最强的支原体菌种,该病原已被公认为世界性分布的病原。2008年,我国首次在犊牛肺炎病例中分离鉴定出该病原。目前,已经有多个省地区获得M. bovis分离报道。牛支原体中分离出44株分离菌(43株呼吸道来源的,1株奶源的),其中ST 10 95%


在慢性感染的牛肺脏病灶中,尽管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存在,但是大量的支原体存在于细胞外和上述两种细胞内,表明这两种细胞不足以清除坏死病灶内的支原体。很可能与支原体能够抵抗吞噬作用的免疫逃避机制有关。

最近,实验室通过奶样的采集,分离鉴定出28株乳房炎的牛支原体,这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我国奶牛乳房炎性M. bovis的优势基因型为ST2001(96.4%),该基因型与前人研究报道的我国牛呼吸道来源M. bovis的基因型ST10为同一克隆复合体。


总之,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菌很多,实验室还在继续做抗药性和耐药性的研究,着力解决一线牧场的奶牛乳房炎问题,也希望牧场同仁们多多反馈信息,通过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再把获得的信息反馈到牧场,争取能给牧场解决实际问题。


文章来源:奶牛微刊


点此进入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