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5-12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按计划组织母猪批次生产,提升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2018年(第三届)国际畜牧业创新论坛暨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峰会现场,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田见晖先生现场分享《养猪业迎来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田老师是如何看待母猪批次化的?
田老师表示,我们的工作服务对象是生猪养殖业,而当前,我国养猪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2018年是我们养猪业的严冬,加之中美贸易战的矛盾激化形成了一道关税屏障,目前形势更是严峻。中美养猪成本有明显对比,我国饲料成本远远高于美国,仔猪成本远远高于美国,人工成本占比亦是远远高于美国。”
而在此情况下,猪场想要降低成本就需要保障多生、少死、少用人。这场变革机遇中,批次化生产便是很好的选择。通过该技术提高繁殖效率、改善劳动成本、调控生产过程,真正实现养猪生产工业化。
田老师按照生猪行业状况、进展、问题、解决方案的思路为我们诠释了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
围绕该技术,我国建立了定时输精技术产学研究合作研发平台,筹备成立全国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协作组。
前不久,由中国农业大学和8455线路检测中心联合研制的定时输精技术关键药物——烯丙孕素(孕力宝)获批。
我们通过借鉴国外技术经验,结合我国养猪生产水平,协作组的大型企业、大学科研单位共同探索尝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定时输精技术规程。协作组也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使该技术研发日益完善,逐步示范推广。国内外行业相关专家、国家科技部对该项研究鼎力支持,项目获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畜禽繁殖调控新技术研发”。
田老师在会上还谈起了近年企业主客体转变的情况,企业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要求开展试验与示范,这使得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方式更加稳定。
在最后的篇章中,田老师提出了几点当前批次化生产、定时输精技术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定时输精受胎率偏低。受胎率比自然发情配种低10-20%,这是国际性的难题。PMSG异常是导致受胎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实验证明,A药处理可缓解PMSG信号、子宫发育异常,使繁殖率大幅提升,并且A药结合定时输精技术对后备母猪妊娠率、产仔性能均提有提高。
(2)PMSG等药效仍存问题。生产厂家不稳定甚至引起子宫与卵巢异常,提高药物质量必须重视。
(3)精液供应不足。批次化生产对于精液的集中需求大幅增加。针对该问题,子宫低剂量深部输精可实现配种过程节省三分之二至一半的精液量,结合缩宫素还可提高产仔数1头。
(4)生产效果不稳定。技术操作、猪群状况(疾病、饲料、环境等)等对生产效果有较大影响,应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田老师建议,生猪行业应共同努力,逐渐完善批次化生产技术,真正使我国生猪产业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工业化养猪转变,进而实现多生、少死、少用人工,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